第二百零五章 大江的夏,秋闱的秋(4300+)
天下之民,聚天下自货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义。 首题就是《大学》的开篇,极具发散性,作答的自由性很高。第二题说的是中庸,君子当以中庸之道,对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不偏不倚的态度,才是真的厉害。第三题出自周易,说的就是经济活动。 这样的考题,并不迂腐,第一题较为自由,第二题说行为道德,第三题说经济活动。 徐杰想了又想,第一题论不好容易不知所言,第二题论不好就会出格,第三题正好。 徐杰动笔,写货币理论,写交易中货币的发展,货币的价值,以及货币的崩溃问题。其中有铜少问题,有银少问题,以及纸质货币的出现与崩溃问题,也涉及信用问题,以及货币发行与本位问题,乃至于一套比较简单的货币稳定理论。 洋洋洒洒一篇,经义倒是被徐杰写成了策论。 待得策论题来了,徐杰更是得心应手。 首题:汉唐以来兵制,以今日情势证之欤。 次题:古之理财,与今日朝廷决算有异同否。 首题问的是汉唐的军事制度与现在军事制度的对比。次题说的是历朝历代朝廷财政问题与现在朝廷财政问题的对比。 徐杰以往都认为科举考试,必然是迂腐的考试,必然就是考哪些死读书之人。连带秀才考试也还有迂腐之嫌疑。到得今日,徐杰方才真正知道,皇帝也不是傻子,皇帝知道国家要什么人才,皇帝更知道国家该选拨什么样的人才。 历朝历代,能人辈出,被历史反复拿出来说的,往往是那些